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以主题教育为动力 促进宗教健康传承

索取码:H0822024004        发布时间:2024-01-12 17:04        来源: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字体: 打印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市宗教局精心组织安排,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政治引领促进宗教健康传承,推动全市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学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宗教界政治思想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主题教育期间,市宗教局举办全市宗教界学习培训班,重点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市宗教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契机,各县区宗教事务部门、各全市性宗教团体和各宗教活动场所,分别采取多种方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宗教界“四个意识”“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二、正教风,引导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促进各宗教健康传承

1、系统开展法制宣传,增强意识。结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举办宗教法规专题培训,系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增强宗教界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戒心;在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宪法宣传日等学习宣传活动,系统学习宪法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2、强化宗教团体职能,匡正教风。市佛教协会以全面从严治教引领佛教建设,召开从严治教、崇俭戒奢等经验座谈会;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重点约谈,强化自律意识;开展全面清查,规范佛事活动和设立牌位等宗教服务。市道教协会成立伊始,全面落实从严治教要求,开展道风建设,邀请中国道教协会教务部负责人进行道教戒律的专题辅导,强化道教界自我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市伊斯兰教协会组织清真寺负责人和教职人员系统学习宗教相关法规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新修订的“三个办法”“一个守则”,提高自我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加强教职人员管理,德才兼顾。严格按照《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突出政治审查考核,确保教职人员政治上可靠。在报考宗教院校、新认定教职人员备案中,从源头上防范不合格人员进入教职人员队伍,把住入口关;对推荐参政议政、进入宗教团体班子、选送交流学习和进修深造等,把住使用关;在升座方丈、按立牧师等教职人员教职晋升中,把住晋升关;建立健全教职人员考核考察,依法加强教职人员日常管理,杜绝教职人员组织、参与非法违法或与宗教教义教规不相符的活动,把住行为关。同时,对严重违规违法犯戒的教职身份人员做到违规必究、犯戒必惩,建立“黑名单”,形成“一处犯戒、处处受限”的教内惩戒机制。

三、重实践,指导教职人员把坚持中国化方向融入到讲经讲道、教义教规的阐释当中

1、鼓励宗教团体开展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支持宗教界“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做法,转化内生动力。市佛教协会与鉴真佛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定期选送中青年教职人员骨干到鉴真佛学院进修,潜心佛学增加修为;市道教协会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学者授课,就坚持中国化方向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专题辅导;市基督教两会邀请中国基督教协会相关负责人,就“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扎实推进基督教质量建设”开展专题培训。

2、组织团体负责人研讨交流,互学互鉴。各宗教团体负责人带头开展宗教中国化研讨活动,就如何推进语言中国化、内容中国化、方式中国化,以及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各宗教结合本宗教教义、历史和现实,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研讨,并汇总形成了《解经讲经中国化研讨材料汇编》。

3、支持宗教界开展竞赛宣讲,活动牵引。佛教界举办“推进中国化、点亮人间灯”主题讲经说法宣讲活动,探索以现代语言诠释佛教经典。道教持续开展“玄门讲经”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伊斯兰教界举办“新卧尔兹”演讲比赛,并择优选送参加全国比赛。基督教界举办解经讲道中国化巡回宣讲活动,选派优秀教职人员紧扣宗教中国化主线进行示范宣讲。引导各宗教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涵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新功,引导宗教界积极应对新形势宗教工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1、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参与争优创先活动。结合“八五普法工程、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等工作,开展系列评选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场所、宗教健康传承示范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场所、普法示范场所以及消防安全示范场所等,不断鼓励宗教活动场所树立争优创先意识,建设平安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巩固平安和谐宗教关系。

2、倡导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后勤、消防等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全新管理模式,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解决宗教领域的社会问题,让教职人员更有精力潜心研究教务,为依法管理宗教探索有效途径。

3、引导宗教界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宗教界在支持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危难时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捐款捐物,累计款项金额近2000万元,为灾区送去爱心,彰显大爱大义。

宗教健康传承是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满足信教群众需要,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生态系统。与主题教育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适;有利于保持宗教界聚焦符合社会要求、服务国家总体目标的功能;有利于更好促进宗教的健康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