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 ——体系...

索取码:H0822023039        发布时间:2023-08-16 06:24        来源: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字体: 打印

7月份,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预计全年参观人数将突破15万人。基地投入使用标志着长春市以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博物馆、中小学筑基展馆、互嵌式社区宣传展馆、民族乡村教育基地等为支点的1+N宣传教育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工作,2022年底,长春市民委投入120万元,与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合作建设“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区面积1.3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丰富的综合型博物馆。基地依托东北师大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与历史展陈有机融合,基地设有东北民族历史文化演进展示区、东北民族民俗文化集中体验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区,旨在以丰富的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向广大公众生动诠释“四个共同”的深刻内涵,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博物馆的全面升级,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为体系化构建覆盖城市与农村、兼顾线下与线上的宣传教育体系,长春市制定印发了《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评审命名办法(试行)》,指导各(县)区推进各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并结合全市铸牢基地建设进度情况,计划年内命名一批教育实践基地。在1+N宣传教育体系加速形成的同时,长春市从国民、干部、社会三个维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深入开展。

从国民教育角度看,初步建成了涵盖小学、中学、大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实践阵地载体。为在学校打牢各族青少年思想政治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分别在南关区回族小学、朝鲜族中学、希望高中、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和吉林外国语大学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馆和实践教育主题馆。

从干部教育角度看,为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广大干部中入脑入心,经过沟通协调,已经纳入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党校培训的重要课程。到目前,已在市委党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3期,参训机关干部228多人次。

从社会教育角度看,为面向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以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龙头,我们正在加紧打造文博场馆、社区、乡村、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从城市到乡村的全覆盖宣传教育。在南关清真寺社区改造提升原有的铸牢体验馆,在长春文庙、一汽红旗文化展馆打造融合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通过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增强“五个认同”“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通过体系化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载体,逐步深入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不断培育广大干部群众的铸牢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